English

“技术档案”制度亟待健全

1999-03-28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蔺惠民 经济日报记者张卫平 我有话说

目前,国内技术部门的档案制度极不完善,许多科研上极有价值的进展仅仅保存在技术人员的头脑里,此人一旦离开,技术随之流失。中国科学院院士雷天觉认为,科研院所“技术账目不清”,会给国家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和隐患。

“现在国内技术部门的记录极不完善,很多技术工作没有档案。技术工作人员的头脑里有很多极有研究价值的东西,如果明天调走或者退休,工作记录‘档案’也就随之‘流失’了。”

谈及此类问题,中国科学院院士、机械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、著名机械专家雷天觉深感不安:“十年浩劫技术记录损失极大,‘文革’后百废复兴,但这个问题没有得到重视,在很多部门被搁置下来了。”他呼吁,各级各类技术部门应尽快采取有效措施,建立健全必要的规章制度,管好“技术帐”。

雷天觉说,技术工作是个活的东西,有很多方法、经验和理论从中产生。比如开发计算机软件,有的思路可以记在本子上,有的则记在头脑里。一项技术存放在头脑中,对别人没有借鉴和启发作用,写成文字则随时可查,能使他人有所借鉴。如果技术工作交接交流不畅,有些可以传之后世的技术经验和理论没有记录,对于个人也许无所谓,但对于国家发展来说,意味着技术流失,甚至造成巨大损失。假如国家要技术人员60岁退休,那么一定要在此之前,给他们一定的时间和条件,把过去的技术工作写一个记录,对作出优秀技术记录的技术人员应予以奖励。

由于有的研究所平时工作没有记录,没有技术档案部门,大量技术研究档案被人带走,这在计算机软件、印刷机等方面都有过教训:有些职务发明的产权明明是国家的,结果由于无清晰的档案作为证据,反为产权归属问题争讼不休。

他认为,技术人员调出之际,单位对他手里有没有属于国家产权的技术或发明不闻不问,是极不妥当的。“技术帐目”比财会帐目要复杂得多,关系也更重大。“技术帐目不清”的损失很大,隐患无穷,不可掉以轻心。

他说,有些知识产权出于某种考虑不申请专利,是可以理解的,但让人痛惜的是,有些知识产权的“存在”都没有人知道!雷先生说,他作为一个发明家,做了几十年研究工作,可他的研究在单位档案里并没有留下记录。这些研究写出来,就是档案,不写出来就没有档案。这也是知识产权中的一类,一部分。有人认为不值得写,有人懒得写,有人甚至有意留一手,等到调走或退休后找个买主卖个好价钱。在外国公司里,对技术的控制是最紧的。控制方法很多,如计算机室,人是几点几分进去的都有记录。对此我们应该充分借鉴。

现在全国有1000多家研究所,每家都有不少技术人员掌握着一部分技术秘密。对个人手里掌握的技术秘密,许多研究所几乎没人过问。而这些技术秘密绝大多数是用国家投资换来的,是国家拥有产权的“知识”。我们要跟上知识经济的步伐,国家应当切实加大控制力度,管理好这些技术秘密。

知识产权有两个基本的方法保护,一个是诀窍保密,比如可口可乐、同仁堂药的配方;第二个就是专利,技术公开,靠法律保护。真正价值重大的知识产权就要靠知识诀窍保密来保护。而要做到这一点,关键是要设立技术档案及相应机构,建章立制,严密控制,严格管理,以确保万无一失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